小轩(化名)今年6岁。在一次学校组织的视力检查中,发现左右眼裸眼视力分别为4.8、4.7,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常视力应大于或等于4.9。拿着“视力异常,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的结果单,爸爸心想抽医院看看。
但是因为父母工作繁忙,平时小轩主要跟着爷爷奶奶,这件事情很快就被搁置。等到下一学期的学校视力检查时,发现小轩的近视度数已经到度了。
这样因为家长的不重视,导致没能及时发现或控制孩子近视进展的例子很多。尽管现在很多学校都有组织视力检查,但总有家长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忽视了检查结果,导致在检查时孩子近视度数已经到了很高的地步。那么,可以如何避免呢?
1、定期视力检测小朋友的身体发育快,眼部发育和视力变化也很快。这学期检查正常,并不意味着从此就能高枕无忧。中间也可能因为用眼过度,或者用眼姿势不良,导致量变引起质变。
专家提示:建议从3岁开始,每3~6医院进行一次视光检查。
2、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详细了解眼部屈光变化,及时掌握屈光发育情况,建立完善屈光发育档案,对预防和控制近视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通过客观的数据记录,可以及早发现屈光异常情况,如是否存在高度远视、近视、散光、弱视等;
其次,在正规的视光检查流程中,除了基本的验光之外,医生还会同时检查孩子的眼位、视功能、眼底等,以排查存在斜弱视及其他眼病的可能;
再者,通过对数据变化的趋势分析,可以提早发现近视苗头,进而及早采取措施,预防并控制其发生发展。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