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难度的眼科手术,他敢做光明日报

文章来源:眼科_眼部健康   发布时间:2023-4-20 11:38:28   点击数:
  早期白癜风可以治疗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906/9410813.html

编者按

5月18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通讯《“总书记,我又能看书啦”——“老阿姨”龚全珍眼科手术记》及评论员文章《读懂这份关爱》,光明一报两微一端、光明网推出同主题微视频作品《“总书记,我又能看书啦”》,讲述了“农民将军”甘祖昌将军的夫人、96岁的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在经历了高难度的眼科手术后,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场书信对话。

经历手术、重获光明的,是“老阿姨”龚全珍;妙手回春、创造奇迹的,是另一位全国道德模范、著名眼科专家姚玉峰。

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里,还有更多现场的实录、动人的对白和深刻的思考。

04:51

▲光明的故事——《“总书记,我又能看书啦”》

4月13日、14日,医院。

浙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为回乡务农的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江西省萍乡市南陂小学原校长、96岁“老阿姨”龚全珍,成功实施“5级核”最重度白内障手术。

▲姚玉峰资料图片

96岁高龄,5级硬核、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老阿姨”的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压力重。

就在半个月前,“老阿姨”被专家会诊认定:不手术为妥。

姚玉峰创造了奇迹:已经两年不能看书,开始影响生活走路,几乎失明的“老阿姨”,术后第二天,突然惊喜地发现自己能够看清楚住院腕带上的个人信息了。

//

接受挑战

//

4月3日,萍乡市委给浙江省委宣传部文明办发出一封特殊的公函:恳请姚玉峰给龚全珍做眼睛手术。

早年西北大学教育系毕业的龚全珍,年8月,随甘祖昌回家乡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务农,并一直从事乡村教师工作。她把工资的70%都奉献给家乡,扶贫助学,又用自己10多万元的离休工资,帮助社区困难人员……

▲甘祖昌将军生前与夫人龚全珍的合影。资料照片

“老阿姨”牵动了众人的心。

接到公函,姚玉峰很清楚给96岁的“老阿姨”做手术,难度、风险、责任、压力会有多大。

但他毅然决定接受挑战!

//

“大战”前夕

//

4月12日,姚玉峰从杭州到萍乡给“老阿姨”做手术。

▲4月12日晚,姚玉峰团医院,看望第二天即将手术的。图为姚玉峰与“老阿姨”亲切交谈。

姚玉峰把能够想到的手术细节做一番透彻的思考,做好所有的预案。

12日晚上,姚玉峰踏上征程。

21时30分,一场特殊的多学科医院举行。

大家围坐一起,就术前各项指标进行认真的解读、分析。

//

于无声处

//

根据超声波测量数据,根据经验争取把误差降到最低限度。再根据老人的生活习惯、眼睛条件,在反复比较核对数据后,他们又对几个方案进行反复推算和比较,终于设计出两个眼睛植入不同人工晶体的手术方案……

这时,已是13日凌晨2时。

▲手术前,姚玉峰搀扶着“老阿姨”到检查室。

手术,将在5个小时后拉开序幕。

正常手术,瞳孔要放大到7毫米或更大。

老人散瞳非常慢。

9时,老人的瞳孔仍然只有4毫米多一点。

“不要再等了,”姚玉峰说:“我们准备开始吧!”

9时40分,老人被推进手术室。

▲手术前,姚玉峰与“老阿姨”耳语,以缓解压力。本报记者刘宇航、姜奕名摄

姚玉峰亲自给老人打麻药,再耐心嘱咐护士给她滴上表面局麻药,细致确认眼药水能够覆盖整个眼睛表面。

他要确保手术时,老人没有任何痛点。

10时16分,手术正式开始。

//

鬼斧神工

//

没想到手术开始后不久,老人的瞳孔从4毫米,又缩回到2毫米。

姚玉峰全神贯注地在老人眼睛里插入白内障超声乳化头,十分娴熟地对白内障核进行刻槽。

突然,老人的头开始挪动。

“‘老阿姨’,痛吗?”姚玉峰问。

“不痛,放心。”老人回答。

不痛说明麻药覆盖没问题。

老人头部的移动,是因为年龄太大,自我控制力变弱了。

这无意识的挪动,对手术却是极大的挑战。

眼科手术,需要精细到微米级。这台精细、高难度的手术,老人的头移动一点点,手术的难度都会增加10倍、20倍……

姚玉峰只能依靠脚控调整显微镜头,配合老人头的移动,不停地调整焦点,追踪着坚硬核块。

因为白内障太老、核太硬,无法充分超声乳化的核碎块,突然把机器管道堵住了。老人剩余的白内障核块,怎么吸都吸不动,机器无法正常工作了。

手术似乎难以推进了。

//

惊心动魄

//

姚玉峰一边非常果断、冷静、麻利、准确地先把超声乳化头拔出,暂停手术;一边沉着吩咐、指挥助手、工程师冲洗套管。

然而,当管道再通畅,又把超声乳化头插入时,老人已经很小的瞳孔,进一步缩小到只有1毫米了。

1毫米的瞳孔太小了,意味着几乎接近盲区的情况下操作。

但是,姚玉峰依然镇静从容、平稳有序。他小心地把剩余的核块,一点点,一点点往视野中心区域拨移、乳化、吸除。

终于,最后一块核块被吞入超声乳化头,消失了。

姚玉峰从助手手上接过蓝色的注射器,对着切口,把一个卷起来的透明人工晶体注入老人的眼睛里,它在“老阿姨”的眼睛里舒展开来。

停了一会儿,观察一下后,姚玉峰缓缓地掀开盖在“老阿姨”头上的手术布,轻轻地说:“手术结束了。”

10时29分,13分钟,手术结束了。

术后次日,下午3点。当姚玉峰给两只眼睛都做过手术的“老阿姨”小心地揭开纱布时,老人脱口而出:“哇!好亮啊,我看得清清楚楚!”

▲两块纱布陆续揭开,龚全珍笑容灿烂。本报记者姜奕名摄/光明图片

手术非常成功!

4月27日,姚玉峰利用周末专程再赴萍乡。

检查结果显示:现在“老阿姨”看远、看近的视力都达到了0.8,接近年轻人的正常视力。

▲4月27日上午,姚玉峰在“老阿姨”家为她复查眼睛。

这次给“老阿姨”做手术,

当决定接受挑战的那一刻,

就意味着姚玉峰只能万无一失。

▲手术后,“老阿姨”龚全珍又能看书了。本报记者刘宇航摄/光明图片

有时,

比医术、比技术更珍贵的

是这份情怀、责任、勇气和这份担当!

更艰难的是这种心理的无比强大!

(光明日报记者严红枫姜奕名刘宇航胡晓军光明日报通讯员叶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chi-fujikoshi.com/jsy/11617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