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在逐年增加,致盲率也在逐年升高。在成人2型糖友中,20%~40%的人存在视网膜病变,8%的糖友视力丧失。预计在10~20年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会增加到54%。
希望上帝不要关掉这扇心灵的窗户,所以小编儿教大家如何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起来看看如何科学管理它吧!
有位李姓糖友30多岁,发现糖尿病已经3年了,一直在服用降糖药物,但平时基本不测血糖,最近发现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医院进行的一系列检查后得知,自己已经患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眼科主任告诉她,需要尽快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随后她进行了血糖检测,结果显示餐后血糖达到15.2mmol/L,内科医生首先对她进行了降糖药物的调整,后进行激光光凝治疗。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糖尿病会影响到眼睛呢?眼睛是人体的一个器官,也是微血管比较丰富的一个器官。眼球包括角膜、玻璃体、晶状体,最后面是视网膜,其中视网膜作用很大。视网膜血管丰富,特别是黄斑区,而糖尿病又会导致全身血管病变,因此,血糖控制得好坏对视网膜的健康影响很大。由于糖友的血液中含糖高,血液黏度也高,因此容易造成血管损伤,从而导致视网膜缺血、血管破裂,另外还会形成新生血管。糖友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20年糖尿病病程对于一星或者~80%二星患者均会发生眼底糖网的改变
欧美糖网占致盲眼病的15-17%
糖网发生率在35%左右;PDR-增殖性糖网和DMO--糖网黄斑水肿发生率在7%左右
DMO比PDR对视力的损伤更为严重,而且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有的糖尿病人却血糖没有控制好发生了视网膜病变,结果导致视力受损,眼底其实就是视网膜,在临床实践中,有许多疾病都能在眼底表现出来,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颈动脉狭窄等,而糖尿病引发的眼底病变更是最为多见,所以糖尿病人防眼底病变刻不容缓!
那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要哪些基础检查呢?
视力是糖尿病眼病的检查必看的一部分,虽然视力的好坏不能完全说明糖尿病对眼睛的损害程度,但它却可直观地反映出糖尿病人血糖的控制好坏。
随着糖尿病眼病病程的延长及血糖控制不佳,眼内往往出现一些细微的变化,如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初期,虹膜红变症的初期,这些细微的变化则需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才可见到。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方法是把能发出荧光的物质注入被检者静脉血管中,循环至眼底血管,经眼底照相机观察眼底循环的动态过程。主要适用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黄斑病变、视神经病变等的诊断和手术前的评估。
B超对于眼前节混浊窥不清眼底时特别有用,它可以诊断出玻璃体有无混浊或积血,有无机化条索及视网膜脱离,这些都是常用的糖尿病眼病的检查方法。
教糖友四种科学管理方法
饮食管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严格控制每日总热量的基础上,可以多吃些富含抗氧化损伤营养素(如类胡萝卜素、叶黄素、B族维生素、牛磺酸、锌、镁、铬、硒等)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对晶状体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延缓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减少失明的发生。
从中医角度讲,宜食用滋阴降火、补益肝肾的食品,如木耳、枸杞子等。此外,尚需坚决戒烟,忌饮浓茶和咖啡,少食辛辣和油腻的食物。
运动管理
病情较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适当运动。在开始运动前,一定要进行细致的眼科检查,并在专业人员的监督下运动。运动形式要以有氧运动为主,避免较剧烈的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如果视网膜病变严重,存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或严重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因为存在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落的风险,所以禁忌做大强度有氧运动或抗阻训练。已经发生眼底出血则是运动的禁忌。
此外,提醒糖友们在平时活动时也应避免突然转头等动作,以防眼底出血家中、视网膜脱离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药物管理
糖友的全身治疗是眼科局部治疗的保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基础。
要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高血糖,减少血糖波动,使血糖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帮助阻止视网膜病变发生,减缓增生期病变进程。在糖尿病早期进行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远期预后非常重要。
同时要积极治疗并存的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并应用改善血液流变学的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时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但如果有眼底出血,要谨慎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
其他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包括依帕司他、奥曲肽、羟苯磺酸钙等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用药物,进餐时吞服,不要嚼碎。副作用较少,可长期服用,安全性好。
激光光凝治疗
激光光凝是目前公认的一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和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丧失的治疗方法。
然而,对糖友来说,并不是只要出现视网膜病变就一定要进行激光治疗,因为激光治疗如果应用不当,可能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而激光本身也会对视力、视野等造成一定的损害。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要做激光治疗:一是黄斑水肿,二是视网膜有新生血管,或有大片视网膜血管没有血流供应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