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世界上有两种城市,有法国梧桐、以及没有的。
有法国梧桐的地方,就适合走路和停驻;春夏有亭亭青伞,足以庇荫思绪,秋冬有沙沙落叶,踩出满地韵律。
蔡珠儿
上海也有两种地方,有法国梧桐、以及没有的,复兴西路是有梧桐的。
这里的法国梧桐不像南京中山路、杭州北山街上那么参天肃穆,虽近百年却依然婀娜多姿,疏密有致,引人注目。
复兴西路,原名白赛仲路,东西走向,为年辟筑。最初市政规划此路段定为纯住宅区,只允许建造西式房屋,不准设立甲类营业场所,因此全路段多为花园洋房、新式里弄、公寓等,年改名为“西大兴路”,年正式改名复兴西路。
漫步复兴西路,路边高耸的梧桐树,迷人的花园洋房,地上斑驳的树荫,那一瞬间,仿佛置身于老上海街头,又如走入欧洲小镇,细细品读老房子里百年来的迭代沧桑,向往岁月静好的思绪瞬间被撩拨,被迷惑,也被治愈。此时不禁感慨,我们迷恋老上海,原来一直就在这里静静的等待着我们。
初秋时节,虽然没有满地落叶,但阳光透过树荫,路面稀疏的光影早已经“满地韵律”。下面请跟随我们的脚步欣赏不多见的经典洋房,回忆不寻常的名人轶事,领略不一样的上海风情。
01
FuxingRd(W)
复兴西路10弄
聂耳音乐广场
复兴西路东起淮海中路接复兴中路,西至华山路,全长米,宽18.5-20.9米。在复兴西路与淮海中路交叉口看到聂耳音乐广场里的聂耳雕塑,我们便沿着复兴西路往前走。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上海越剧院”牌子,这里是复兴西路10弄。上海越剧院,成立于年,年末更名为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越剧艺术传习所,但老戏迷们还是习惯称其为越剧院。作为国内外闻名的国家戏曲剧院,这里荟萃了许多成就卓越的艺术家和高资质艺术人才。
走进这条弄堂,便能看到院子里越剧大师袁雪芬的铜像,院内清净雅致,仿佛清秀婉转的越剧就在耳边萦绕。喜欢越剧的人,可能情不自禁的就哼唱起来。
梦开始的地方
复兴西路远离外滩的游人如织,隔离陆家嘴的纸醉金迷,只有满街的法国梧桐,与路边矗立着的百年老洋房像喧闹城市里柔和的音符,弹奏着宛若梦境的别样浪漫。
02
FuxingRd(W)
复兴西路24弄
麦琪公寓
再往前走,不远处便是一个路口,乌鲁木齐中路与复兴西路的交叉口。身边那座10层楼高的建筑一定会让你驻足观望,因为那圆弧形凹阳台特别引人注目,就像一个女孩子起舞旋转时飞扬的裙边,这里便是彼时上海滩“四大老公寓”之一的麦琪公寓。旧上海赫赫有名的四大公寓:麦琪公寓、卫乐公寓、首长公寓、自由公寓,其中两座:麦琪和卫乐,都在复兴西路上。年,赉安本人便居住在麦琪公寓顶楼。
赉安三杰
赉安洋行是成立于旧上海的一家建筑设计公司。由两位法国建筑师亚历山大·赉安和保罗·韦什尔合伙创立。年,亚瑟·克鲁兹成为该公司的第三合伙人。自此这三位建筑师名字的首字母缩写「LVK」永远铭刻在了许多老上海的建筑上,史称“赉安三杰”。复兴西路17号白赛仲宅、26号白赛仲公寓以及34号卫乐公寓亦为赉安洋行设计。
除了我们非常熟知的邬达克以外,上海许多的老公寓和花园洋房的优秀历史建筑的铭牌上,都标注了赉安洋行(LVK)的名字,是他们联手缔造了“旧上海建筑”的繁华。
情一个有生活的地方
复兴西路是一条隅藏着名仕传奇和如烟往事的道路,这里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有感人至深的亲情,有肝胆相照的友情,有风华绝代的才情,也有怡然自乐的闲情。
03
FuxingRd(W)
复兴西路34号
继续往西,我们便来到前面提到的复兴西路34号卫乐公寓。
卫乐公寓又名会乐公寓,曾称卫乐精舍或会乐精舍,东临乌鲁木齐中路,西临玫瑰别墅,南临复兴西路,是传说一般存在的建筑。
现代版画家刀笔之魂吕蒙,作曲家黄准夫妇,天马电影制片厂厂长、著名导演、文艺理论家陈鲤庭,长篇小说《红日》作者、著名军旅作家吴强、著名画家沈柔坚,著名作曲家瞿维、寄明夫妇,著名经济学家、原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等无数名人都曾在此居住。
卫乐公寓
人文
翻译家罗稷南
作曲家吴应炬
著名画家沈柔坚
眼科专家郭秉宽
妇科专家郑怀美
现代著名作家靳以
著名军旅作家吴强
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峻青
著名作曲家瞿维、寄明夫妇
著名作家、文学教授王西彦
中国著名国画家、版画家赖少其
原厦门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
现代版画家刀笔之魂吕蒙
作曲家黄准夫妇
天马电影制片厂厂长、著名导演、文艺理论家陈鲤庭
著名作家、文学教授王西彦
蕴一个有底蕴的地方
在这里,你会发现每一片瓦砾都带有文化底蕴,每一片落叶都带有艺术气息,每一个发生在这里的故事都让人回味无穷。梧桐路、老洋房,这里才是最风情万种的上海。
04
FuxingRd(W)
复兴西路36号
西泠拍卖上海办事处
海上收藏重镇
与卫乐公寓一墙之隔的复兴西路36号的二层小楼也格外引人注目,这里环境优雅,古木苍翠,一片生机昂然,此处便是西泠拍卖驻上海办事处。
西泠印社创建于年,近代艺坛巨擘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年后的年,西泠拍卖正式成立,百年西泠印社“新枝再展,满树芳华”。
年7月西泠拍卖举槌首拍,一举创下国内艺术品首拍的最高纪录。其中,国内首个“中国书画金笺扇面专场”及“中国书画海上画派作品专场”成交率达%。从此,海派画家作品成为西泠拍卖的征集重点,也成为了西泠拍场上的亮点。
年底,西泠拍卖经过慎重选址,在复兴西路36号设立上海办事处,面向公众广泛开展交流,面向社会常年征集拍品。西泠拍卖的入驻,让这座老洋房更增添了文化底蕴,旧上海时期的老洋房独有的厚重历史、人文气息与西泠印社品牌、艺术品经营相互渗透,成为新的文化地标。
隔壁卫乐公寓里居住过的画家众多,他们的作品在西泠拍卖历届拍卖会上皆有呈拍,与其说这是一种巧合,更多的应该是一种缘分吧。
而说起缘分,西泠拍卖与上海的不解之缘应早已注定,吴昌硕担任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之时,西泠印社与上海便成为了一家人。而吴昌硕一生大部分时间活动于沪、杭一带,更在年近古稀之时定居上海,并在此培养了王一亭、陈师曾、潘天寿、刘海粟、沙孟海、王个簃等一大批艺坛名宿,而这些名家名作亦是西泠拍场的热门拍品。艺术的牵绊成为沪、杭两城联动的重要纽带。
西泠春拍任伯年《华祝三多图》以1.67亿元成交
同时,“海派”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首领人物任伯年与吴昌硕更是关系密切,他们亦师亦友亦知音。两人的至交之情,也深深影响着西泠拍卖对海派艺术和上海藏家的深切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